古巴,激情74小时!哈瓦那 老城一瞥

作者:远去的车辙
阅读数:2220
发布:2016-11-18 04:19:38
  • 字号
  • 100%

古巴,激情74小时!(十三)老城一瞥

2016-01-05 20:05 远去的车辙 阅读 0

    哈瓦那除了几个广场所在的游览区外,整个城市建设给我的感觉就是破旧,一种让我感到惊讶的破旧,一种没有想到的破败。

   这是我在哈瓦那著名的海滨大道上拍的建筑物,离游客必到的城堡景区不远。几幢破败的楼房没有门窗,好像快塌了,看来长久没有修缮了,这在哈瓦那并不是孤立的情况。

    古巴革命前的哈瓦那是加勒比海的明珠,是很繁华的城市。古巴现在之所以出现经济困难一个原因是苏联解体,失去原有的援助;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的长期经济封锁。1959年1月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对这个新生政权一直采取敌视态度。  
   这是哈瓦那一条普通的街道,两边的楼房有些破烂,很多都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1960年10月,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除食品和药品之外的经济禁运。1961年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被粉碎,美国和古巴断绝了外交关系。从此,美国政府开始对古巴实行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尽管今年美古建交,但是经济封锁并未解除。
   这座小楼的一楼明显经过粉刷,更显得周围房子的破旧。旁边的三轮车是接待游客的。 


   这是哈瓦那“中国城”一角,小牌楼后面有几家中餐馆。我们在其中的“天坛饭店”吃了古巴唯一的一顿中餐,味道还正宗,服务员都是古巴姑娘,不知道大厨是不是古巴人。哈瓦那“中国城”还有个大的石牌楼和孔子雕像,旅游车匆匆开过,我没来得及拍照。如果没有这些中国符号,我实在不知道这里是“中国城”。我这里没有看见华侨,没有看见其它中国元素,与世界其他地区繁华的“中国城”相差巨大。古巴革命前华人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大部分属于小康之家或者富裕阶层。1959年古巴人口有600多万,华裔只有1万多,但是整个华人社区却在古巴(尤其是哈瓦那)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哈瓦那“中国城”的繁华程度仅次于当时的旧金山“唐人街”。
   街头没有多少人,也没有多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这条路是在“中国城”里。卡斯特罗执政后,曾经为古巴经济和共产党夺权作出重要贡献的华人社区却成为革命的对象,古巴华人从大商人到小业主和街头小贩,财产全部被没收,所以他们绝大部分人都在革命后离开古巴。现在古巴只有200个左右垂垂老者还可以说是“华人”,他们是1959年革命以来的华人社区的“活化石”,还能说一些广东话,识一些中文。可以断定,如果没有新移民的输入,华人社区在古巴很快将成为历史。
   哈瓦那的一个小食品店,里面商品种类很少,只有几种古巴产的可乐和面包之类的东西。这是服务普通古巴人的商店,我们没有“土比索”,没法购买。古巴的物价水平相对他们的工资来说并不算低。据统计古巴人的平均工资(不含赚外快的钱)每月折合人民币约是150元,而在自由市场一袋1公斤大米就买到人民币14元。不过毋需担心,因为古巴还有国营平价菜市场和商品供销社,仅对古巴公民开放。在供销社,每家每户凭自己的购货本都可以按月、按量、按人数买到价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包括油、盐、大米、鸡蛋等,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还能买到廉价的奶粉。这种票证经济管理方式很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大陆。 


   哈瓦那海滨大道附近的一个体育场,没有围墙,市民随便玩。在古巴的几天中我发现当地人非常热爱体育运动。古巴是世界上的体育强国,最普及的是棒球、田径、拳击、篮球、排球等。古巴女排一直是世界排坛的劲旅,先后取得三届奥运会(1992,1996,2000),四届世界杯(1989,1991,1995,1999),两届世锦赛(1994,1998)等世界大赛的冠军。人口总数1116万的古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获得2金11银11铜共24枚奖牌,位列奖牌榜12位,相当于每47万人口就获得一枚奖牌。 


   哈瓦那街头,交通拥堵基本不存在。有的柏油路面已经开始残破。
   哈瓦那大学是1728年由天主教教会创立的,是古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大学,也是拉丁美洲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每年全世界有6000多名学子在这里深造。哈瓦那大学的医学专业在业内很是闻名。中国留学生在这里主要学医和西班牙语。尽管美国对古巴实行了40多年的经济封锁,但古巴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成绩却令人钦佩。现在,古巴婴儿死亡率低于美国,人均寿命则与美国持平。古巴在眼科、矫形术、生物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并且对国民实行免费医疗和教育。早在1982年,美国就在一份报告中承认古巴的医疗体系不仅超越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还可以与很多发达国家一比高下。

   这两张照片来源于网络,是“古巴华人纪念碑”,也称为“中古纪念碑”。我一直想去这里祭拜中华民族的先人,但是白天根本没有时间,成为古巴行的重大遗憾。为了缅怀和悼念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牺牲的中华英烈,古巴人民于1931年10月建造了这座8米高的圆椎形纪念碑,上面用中文刻着“旅古华人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


   这段碑文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中国人是逃兵;没有一个中国人是叛徒”,这是对在古巴独立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中国人的赞誉。由于种种原因,纪念碑自建成之后哈瓦那华人没有举行揭幕和庆祝仪式,一直等到中国抗战胜利,成为世界大国,1946年中国海军第一次访问古巴,他们才举行了盛大的纪念碑揭幕仪式和欢迎中国海军的活动。 


      大家看这个建筑物有些眼熟吗?像不像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我们的旅游车只是路过,我拍了它的侧面照。这是哈瓦那新城中心的国会大厦,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落成于1929年。当时的古巴政权处于美国权力控制之下,美国主建筑师仿华盛顿国会大厦而建。而自落成起,它便成为古巴众参两院所在地。不过,在1959年卡斯特罗革命之后,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里从此被改成了古巴科学院,成为一个陈列与展示的类博物馆。 


  游览车带着我们逛哈瓦那的时候经常路过这个广场,中间是骑马的雕像。导游说过,但是我没听明白,回家查资料才知道是马克西莫·戈麦斯的骑马塑像,他是19世纪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期间的起义军将领。


   哈瓦那老城的街头花园,因为属于游览区,壁画、喷水池感觉很像欧洲的街景。


   老城区小广场之间的街道,粉刷一新,与“中国城”附近的建筑物形成强烈反差。也难怪,目前的古巴经济还比较困难,资金有限,只能先将脸蛋搞干净。


   哈瓦那国会大厦附近的一个建筑物,我们晚上拍的。 


   古巴导游介绍说这是法国人修的“水道”,有好几十年历史了。旅游车钻了进去又钻了出来,我们全车人奇怪的问,这是什么“水道”呀?哎!后来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导游中文发音实在逗逼,“隧道”和“水道”不分。你想气死你汉语老师吗? 
   这是古巴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居然有这样的设施我没想到。不过,这里的高速公路上下六车道,不是全封闭的,基本上都是平交路口。前面是中国产的“宇通”客车。 

分享此文章

分享到微信

请在移动设备上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待微信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