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老汇舞台设计功不可没:踏尽繁华

作者:刘Belle贝
阅读数:5185
发布:2016-11-03 06:32:57
  • 字号
  • 100%

美国百老汇舞台设计功不可没:踏尽繁华

2016-08-31 16:41 刘Belle贝 阅读 0

        鉴于整个时代电影戏剧编剧们组团“渐冻”,百老汇舞台上的原创故事可谓乏善可陈。情节单薄,台词粗糙,主题稚嫩,百老汇把好莱坞身上的这些“引以为傲”的特点全部打包遗传下来,以至大量的改编剧挑起了百老汇大梁。不过我们到百老汇本也不是来陶冶情操的,到娱乐之都探讨生命的真意和灵魂的刻度就会有在庆丰包子铺点麝香猫屎咖啡的矫情之嫌。

百老汇以迷幻的舞台、律动的节奏等强大的舞台能量使人趋之若鹜,妙不堪言的舞美设计在这其中功不可没。当《玛蒂尔达》的秋千从舞台深处大胆却轻盈地在剧院上空掠过;当《Kinky Boots》的传送带出其不意地被闪亮变身后;当《Newsies》利用书法界格——九宫格完成了一个平面空间利用最大化的创举之时,舞美设计已悄然夺过主角的话筒站进了追光的正中,高调地收割台下一颗颗屏息的心,成为当今百老汇音乐剧舞台上最大的赢家。

  为了寻找更多的空间,设计者都会在舞台上开拓出高低错落的表演区,用立体的空间打造视觉的层次。目前越来越多的音乐剧开始抛弃奢华、气势磅礴的布景,转而青睐灵巧、活动自如、功能多样的舞台设置,也就是把笨重庞大的高层表演空间割裂成体型轻巧、自如的延展空间。

这种设计非常适合人物众多的剧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12年英国奥利弗奖的最大赢家——根据同名儿童小说改编的《玛蒂尔达》(作者注:虽然此剧是一部地道英国音乐剧,但落户于百老汇,并兼具了百老汇的诸多特点,所以此剧也仍然为百老汇的典型案例)。该剧在10项提名中狂揽最佳舞美设计、最佳导演等7个奖项,并在第67届托尼奖中获得最佳音乐剧舞美设计、最佳音乐剧灯光设计等4项大奖。除了一群小演员们令人惊叹的全能表演之外,舞美设计师Rob Howell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华——方寸舞台,机关算尽。舞台中,很多由电动控制的大小机关此起彼伏。本来电控机关在现代戏剧中本不稀奇,但此剧中机关控制的数量之多在百老汇中也是罕见的。大到图书馆的布景,中到可折叠升起的分割室内外的隔断景片,小到学生们的课桌椅,全部由电动控制,保证景片道具的稳定快速到位。

为了展现剧中学校教室里发生的故事,舞美设计师设计了9套桌椅,看似平常的桌椅却暗藏玄机。这些桌椅埋于舞台地面下,由电动控制可自由升降。桌椅的大小正好可以给八九岁的小演员站立表演甚至舞蹈提供了平台。9个小演员可同时登上桌椅,而桌椅之间的高度差又给舞台空间增加了一层递进感。剧中一群被压抑的孩子终于要释放他们的天性时,踏上一度让他们厌倦恐惧的课桌,站在教室的高处把所有属于孩子的激情表达出来(这一幕貌似受了电影《死亡诗社》的启发)。用课桌作为孩子的小舞台非常符合当时人物的心理需要,同时又巧妙地把舞台视觉空间大大扩展开来。同时为了稳固这些小舞台,避免翻倒的危险,全部桌椅启用电动控制固定到位。当《叛逆小童》这首旋律明快动感十足的歌声响起,被小桌椅整齐架到高处的小可爱们瞬间充满了能量,激情起舞,小小的身躯借助舞台和音乐燃烧了整个剧场。

躁动的百老汇只恨钢筋水泥的剧场不能如擎天柱般随意变形,淘气的设计师们绞尽脑汁要把稳固的舞台颠覆起来。于是《玛蒂尔达》中的四个秋千上场了。在第二幕的第二场《长大以后》,一群无奈又渴望自由与尊重的孩子来到了秋千旁,他们委婉低吟着:长大以后,我就可以爬上长大后才能爬上的大树;长大以后,我就足够聪明可以回答在长大以前想知道的所有问题。带着这样令人心酸的憧憬,四个孩子首先坐上了秋千,秋千带着孩子们的梦想开始悠扬地荡起,歌声越来越嘹亮,越来越急促,秋千也越荡越高,孩子们伏在秋千上展开飞翔的手臂荡然在高空中,飘渺的梦也越飞越高,那儿是一片天堂。

​    

我们可以看到百老汇的舞美设计师把舞台偷梁换柱般在剧情中间进行“空”与“繁华”的瞬间转换,用灵动幻化的丰满舞台与僵化剧场彻底划清了界限。我们已经分不清是舞台随着剧情的深入而推动,还是舞台已经确确实实地推动了剧情。空间的“空”是为了幻化无限的“有”,从而产生繁华的“空”象,而不是只有空无一物的剧场一种形式。

        舞台剧区别于电影的魅力正是因为它多了一个最重要的创作参与者——观众的情感。一个剧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台下观众参与意愿的程度,反过来,这种参与意愿正是创作者通过舞台展现能力抛给观众的悬梯,使观众的心借此爬上舞台并深深地融入这场梦中。巧妙的空间设计应当是一个优秀的催眠师,把台下的每一个“病人”都能深度地引领到台上的大梦中来,最终达到满意的治愈疗效。最后曲终人散,一个“空”的空间却把“繁华”踏尽。

                                                                                                                              (作者:宋萌)


分享此文章

分享到微信

请在移动设备上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待微信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